項目簡介:
陽谷縣王申樓村2022年實施500畝灌排一體化系統試驗田,打通河道到田間最后一公里,使河水源和井水源形成互聯,保障糧食基礎種植安全。
山東東信塑膠科技有限公司針對具有河道條件,種植小麥、玉米等五谷農作物,采用引黃壓堿、過水灌溉方式的所有農田,聯合中國水科院專家研發出灌排一體化系統管網系統。在耕作層以下埋設暗管,在地下形成一個水系,通過明樁在大田內形成網格布局點,實現樁樁能灌、樁樁能排,使農田具有旱能澆、澇能排的基本功能。
灌溉
在耕作層以下鋪設暗管形成一個地下水系,通過明樁在大田內形成網格布局點。該系統配置變頻編程控制和動力系統,可根據水源、天氣、農作物需水等情況,選用高效灌溉、噴灌、微噴模式,適應育種、農作物種植和采取保水保肥措施。
排澇
雨季排澇只需開啟集控閥門,大田內所有排澇口自動打開處于排澇模式。排放時間設計,大雨狀態排除積水不超1小時,暴雨狀態排除積水不超過2小時,同時具有排漬、排鹽的功能。
農田實施灌排一體化項目后,利用引黃壓堿作用降低了土壤鹽分增強土壤活性;適合辣椒、蔬菜等經濟類作物種植要求,提高大田種植范圍,增加耕地產出綜合效益;實施國家建設高標準農田政策,使農田具有旱能澆、澇能排的多種功能。
產品優勢
(1)節地:利用暗管鋪設在耕作層以下,通過明樁在大田內實現了網格化布局點位,百畝單元占地不足10平方,相比傳統明渠節約大量土地;
(2)節水:采用管道輸水減少滲漏、蒸發量,提高水資源利用率;
(3)節能:河水源時每度電可抽取河水25方水,相比每度電抽取井水5方水,具有很明顯的節能優勢;
(4)運維安全:灌溉、排澇共用一個管網形成互補優勢,解決了淤泥沉積問題。
總結
農田實施灌排一體化項目后,河水充足時優先選用高效過水灌溉模式;井水源時選用噴灌、微噴模式,保障農作物的生長安全,利用引黃壓堿作用降低了土壤鹽分,適合種植小麥、玉米、辣椒等農作物,提高土地產出綜合效益。實施國家建設高標準農田政策,使農田具有旱能澆、澇能排功能,保障糧食種植安全基礎。